中路铺在线 发表于 2021-2-13 23:59

新春走基层·脱贫攻坚样板村丨中路铺柳桥村:盘活土地资源,做强第一产业

https://pics5.baidu.com/feed/09fa513d269759ee1c556a6d78a14a1e6c22dff5.jpeg?token=df63be9728b916044b8711de234199ac&s=0F026581CAED1E8E783159310300C093
柳桥村党群服务中心外景。红网时刻记者 焦炬 吴思静 通讯员 何新闻 贺超 湘潭报道北有“南街”,南有“柳桥”。贯通大半个中国的107国道,串连起了如明珠般的柳桥村和南街村。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子上,这相距近1000公里的一南一北两个村,光彩熠熠,又交相辉映。柳桥村位于湘潭县中路铺中路铺镇北部,2016年由原柳桥、傩塘、南冲三村合并而成,村民总数5875人。近年来,柳桥村党委强化党的建设,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,盘活土地资源,调整种植结构,举全村之力开展蔬菜、水果、中药材等作物种植,培育龙虾养殖、莲鱼共养、订单农产品等特色产业,形成了“一品一片”格局,村级集体经济“造血”功能显著增强。设计师放弃高薪回村种菜立春后,柳桥村蔬菜基地,绿意盎然,生机勃勃。由于要出货,当天,丁冰组织了几名合作社的工人,一同在田里收菜。https://pics4.baidu.com/feed/279759ee3d6d55fb6340d2e3a778464222a4ddd0.jpeg?token=90f97c16d92beb9abc0625be983b86e1&s=4B7A0ED05E0026CCC8992E040300E0F6
一会儿工夫,丁冰熟练地掐了一把白菜苔攥在手心。https://pics3.baidu.com/feed/4bed2e738bd4b31c599dfeea4b8c2e779f2ff8a5.jpeg?token=4246d825fe551e411dfa96462ee5686b&s=79F86AD8821263D450295A3E03007057
这双手,能干设计,也能干农活。1989年出生的丁冰,曾经是浙江温州某知名鞋厂的设计师。在温州打拼了六七年的他,当时的月收入已过万元。“虽然我老公的收入还不错,但我们的开销也挺大,一年下来攒不了多少钱。我公公看到这种情况,说一年给我们10万元,让我们回家帮忙。”丁冰的妻子张萍告诉我们,丁冰的父母亲是柳桥村的种粮大户,当时流转了村里和邻村的六七百亩土地种水稻,需要大量的人手帮忙干农活。“我们在外漂泊没有关系,但孩子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。而且,父母年纪大了,家里的地确实需要人去打理,他们也需要我们照顾。”张萍说,权衡再三后,2017年,丁冰和她决定返乡创业。https://pics0.baidu.com/feed/c83d70cf3bc79f3d88fbaf1670fbc419728b2964.jpeg?token=3e4cf056c2864cda0bb432affba78d5e&s=B125DD1086EB2EAC688C9990030070E0
蔬菜大棚是孕育希望的地方,也是丁冰一家的幸福源头。2018年,柳桥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,将水田全部改成了旱田。水稻种不了,丁冰一家就盘下了300多亩旱田种植蔬菜。经过2年多的用心经营,2020年,丁冰家纯收入达到近30万元。集约化经营特色农业产业村委有思路,产业有发展,村民有奔头……这与柳桥村2018年那次种植结构调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。2018年年初,柳桥村被列为种植结构连片调整区,全村6645亩耕地的种植结构必须在三年内调整到位。村党委书记曹铁光明白,这个机会如果抓不住,柳桥村的发展就会遇到大问题。https://pics7.baidu.com/feed/b7fd5266d01609246eaad2a01f5d3cf2e7cd3464.jpeg?token=dddd208b3407022a7c2db95ea749c09b&s=8FE24280135A3FCC1ED98DA30300F002
柳桥村合作社分红大会。“不种水稻我们吃什么?”“土地不是我们的了?”消息一出,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发展特色产业项目,在柳桥村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和困难。要让种了一辈子水稻的农民改种别的作物,难度可想而知。万事开头难。首先,必须统一思想。于是,曹铁光发动全村180多名党员分头行动,用了23天时间,接连开了137个宣讲会,解读政策和发展规划。在曹铁光的带动下,党员、干部成为第一批“吃螃蟹”的人,主动投入组建经营主体中。思想统一了,村干部作出表率了,不到一个月时间,原计划三年调整到位的6645亩水田全部流转到了柳桥村土地流转平台。“村民这么信任我,把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全部交给了村里,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经营。”曹铁光有压力,但更有动力。https://pics7.baidu.com/feed/cf1b9d16fdfaaf51f53c0277470e9de6f21f7af9.jpeg?token=a9290e960f686ddf8cd3d1c6a231643f&s=CE944488444232E0DCBD15080300E090
今年第二次拿到了分红,村民们喜笑颜开。通过多方考察论证,曹铁光决定将村里土地分为几大片区,因地制宜引进产业——南冲片区种夏橙,傩塘片区种小籽花生;地势低洼的柳桥片区适合发展小龙虾养殖和莲鱼共养产业。此外,曹铁光还根据市场需要大力发展“订单式”蔬菜种植。这样一波“操作”下来,村民不仅能从土地流转中得到流转资金,还能以“农户+合作社”的形式实现入股分红,并通过务工赚取劳动报酬。学“南街”经验打造湖南样板自2018年3月起,柳桥村大刀阔斧地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。https://pics5.baidu.com/feed/48540923dd54564e59c2d4af7984958ad0584f67.jpeg?token=39c5daa37d773b6d510102f8e65f4758&s=5E128645D49B726D3221D9C10300F0B2
柳桥村夏橙基地。2019年下半年,柳桥村形成了五大特色种养产业群,其中,夏橙面积2000余亩、小籽花生800余亩、香芋南瓜3500亩、枳壳金银花等中药村1000亩、龙虾养殖900余亩、湘莲600亩左右,“一片一品一特色”产业格局已然形成。为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根基,柳桥村将山塘扩容26处,山塘硬化8处,高标准水渠硬化4.5公里,新增变压器15台,道路硬化30余公里,村道扩宽13.5公里,水泥路到户率95%。柳桥村各大产业基地每天需要劳动力200-400人,高峰期则需要600人。在基地务工的绝大部分是本村的留守妇女和老人,其中还有不少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,他们中绝大部分通过在当地务工获得收入,实现了脱贫摘帽。截至2020年底,柳桥村为返乡农民工、建档立卡贫困户1500余人解决了就业,为村民增加收入2000余万元,村里的9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。脱贫攻坚的仗打得漂亮,乡村振兴又该如何实现?“我们可以借鉴河南南街村的发展经验,坚定地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,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打造湖南的样板,带领乡亲们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路。”曹铁光的语气斩钉截铁。https://pics7.baidu.com/feed/9a504fc2d5628535952aa28659b57fcea6ef6335.jpeg?token=8cf2d75fbf365022f022a170642dbd05&s=A66041A02A522DE714049118030050C3
湘潭县中路铺通联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是开在柳桥村里的企业,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的电源线。“如果努力一点,我一个月可以赚6000多元,想买什么就可以买什么了。”今年32岁的马萍是该企业的一名女工,她告诉我们,在村里的企业上班,不仅收入不错,还能更好地照顾家庭和孩子,一举两得。“产业发展稳定之后,观光农业、农家饭店、乡村度假等将应运而生,村级集体经济也会更加稳健发展。”按照曹铁光描绘的蓝图,柳桥村将在5年内探索出一个持续高效且适合当地发展的主打产业,实现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。10年内,随着产业不断壮大,村级集体经济所占股份将在各个产业里面不断滚大,最终建成一个由村集体控股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,推动柳桥村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强村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新春走基层·脱贫攻坚样板村丨中路铺柳桥村:盘活土地资源,做强第一产业